近年来,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1%、21%。
大力发展首发经济
培育打造首发平台载体。宜昌国贸集团探索“首店+商圈”模式,打造鄂西渝东地区首发中心,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头部品牌和首店品牌300多个。恒信汽车博览中心吸引小米汽车、腾势等品牌首店落户。建成运营宜昌C6跨境购,汇聚20个国家70余个品牌近万件进口单品,成为湖北省市州首家即买即提跨境商品购物平台。
大力招引知名品牌首店。引进赫莲娜、好利来等一批高端品牌区域性首店落户宜昌。引进特斯拉宜昌体验店,成为鄂西渝东区域唯一的特斯拉中心店。珠免集团在三峡机场开设华中地区首个机场口岸免税店,汇聚1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持续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全国“双品网购节”启动仪式首次走进非省会城市,“乐购湖北616三好节”启动仪式首次走进地市州。宜昌国贸在一楼大厅设置新能源汽车展厅,承办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登陆宜昌等首发活动。今年上半年,举办汽车、绿色家装季、春茶等各类促消费及展会活动160多场,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服务。
展开剩余71%创新发展服务消费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新场景。深化“百业+旅游”业态创新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娱、旅游、健康、体育等领域的深化应用,省际豪华游轮“长江行·揽月”号、楚文化移动式沉浸剧场“楚风”号成为行业爆款,宜都三峡千古情沉浸式演艺成为“网红打卡首选地”。
推动服务消费集聚区建设。构建“1+8+N”(1个市级核心商圈+8个片区级商圈+N个社区级商圈)商圈发展格局,不断升级打造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5条,省级步行街试点1条,省级智慧商圈2个、智慧商店3个,认定市级特色商业街、美食街15条。大力发展“演艺+”“体育+”经济,推出“跟着赛事游宜昌”系列活动,举办刀郎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联动名优特产展、美食品鉴、“宠粉”促销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以上,带动城区商业综合体营业额环比增长10%。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集聚区。宜昌市九码头文商旅综合体荣获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获批5个省级繁荣夜间经济集聚区,评选15个宜昌市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街)。长江夜游、朝天吼夜漂等已成为驱动“夜宜昌”的“新引擎”。
开设外贸优品展销专区。深化“出口转内销”举措,承办第三届“乐购湖北616三好节”暨外贸优品走进宜昌活动,全市130多家实体门店及线上商城开辟“宜昌外贸优品专区”,上架外贸优品200余种,线上线下销售超2亿元。
加大服务消费政策支持。出台《宜昌市促进商贸领域消费若干措施》,从丰富夜间消费、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创新餐饮消费、发展直播电商等方面,提出了30多条具体政策措施,并统筹各级促消费资金近5亿元,形成政策组合拳,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打造消费品牌IP
打造宜昌城市IP。发布宜昌城市品牌标识,推出宜昌文旅IP形象,扩大宜昌城市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打造“AI豚宝”,在三峡机场开设“宜昌礼物”综合实体店,提升宜昌文创礼物的知名度和可见度。
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场景。打造宜昌首部沉浸式全息溯源剧目《宜昌1938》、国内首部茶厂工业遗址沉浸式大秀《一叶芳华》。更新改造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集文创产品和艺术生活空间于一体的打卡地。
支持开设国货潮品新店。推动稻花香等3个中华老字号,长盛川等6个湖北老字号,聚翁等35个宜昌市老字号开设新店、旗舰店。长盛川新茶饮美学生活体验店、全球九大岩洞餐厅之一的放翁岩洞餐厅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做强城市美食名片。评选宜昌“百道名菜”“十大宴席”“十大名菜”“十大小吃”,肥鱼美食地标餐厅30家、宜昌著名餐厅20家。打造“宜昌红油包子”区域公共品牌,开设“鲁包包”“夜包子”“不笨红油包”等门店超过2000家。宜昌肥鱼、宜昌红油包子、陶珠路美食街分别荣膺“十大必点楚菜”“十大必吃楚点”“十大必打卡荆楚美食街”。
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59.48亿元,同比增长21.3%。培育了国贸大厦、雅斯集团等一批重点新型零售企业。(宜昌市商务局供稿)
发布于:北京市宝利配资-实盘配资炒股-配资查询网-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